物业纠纷看似不是大事,却实际影响着群众的日常生活。近年来,九原区法院通过专项指引、诉前调解、普法宣传等多举措着力化解物业纠纷,2021年至今,共审理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1752件,调解1489件,近85%的物业服务纠纷化解在诉前,诉前调解成效显著。
编印指引,维权不再迷茫
为更好地从源头化解纠纷,结合物业服务合同纠纷在审理中的热点、焦点问题和诉前化解经验,九原区法院总结提炼出诉讼办案指引、物业服务项目清单和民法典物业服务合同十问十答,将其汇编成《物业服务合同纠纷诉讼指引》,既统一了裁判尺度,也向广大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给出了明确答复,通过能动司法,让物业服务企业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,规范个别业主的不当行为,充分发挥法律的指引作用。
关口前移,从源头化解矛盾
针对街道社区人口密集,具有综合事务繁杂、管理服务直接等特点,为延伸司法职能,推动基层治理无缝隙全覆盖,将法律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,九原区法院于2022年1月19-20日在包括赛汗街道在内的8个街道镇苏木设立法官工作站,并在赛汗街道同步成立了“共享法庭”,深入推进物业纠纷司法调解工作,选派诉前调解团队人员担任调解员,通过调解、协商等多元化方式处理物业管理相关矛盾和问题,将物业纠纷案件处理的关口前移,推动物业纠纷源头化解、实质化解,着力打造“无讼社区”。经过工作站对接的案件,近80%得到妥善化解,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。
集中送达,切实提高办案效率
因物业纠纷案件中绝大多数为物业公司起诉业主追索物业费的案件,考虑到大部分业主白天上班不在家无法接收法律文书,可能会导致邮寄退件回收周期长等问题,造成审判结果延迟。为了让案件诉讼程序顺利进行,九原区法院主动采取“五加二”“白加黑”的送达模式,在做好地址、联系电话、证件、文书确认等准备事项后,干警带着法律文书挨家挨户开展集中送达,既提高了法律文书送达成功率,又方便了当事人,全力推进审判质效提升。
“网格”普法,营造和谐氛围
法庭贴近基层一线,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十分密切,是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前沿阵地。为更好践行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从根源上化解矛盾纠纷,九原区法院依托人民法庭的优势,推行法官、特邀调解员“进网格”的模式,积极承担起弘扬法治精神、普及法律知识的责任,多次走进萨如拉街道、鹿园社区、法官工作站开展“法治宣传进企业、进社区、进街道”等活动,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现象、重点法律问题现场答疑解惑,结合对典型案例的剖析、宣讲,发放普法宣传手册,切实增强了物业企业、开发商和业主法律意识,促进物业企业守法经营,业主依法履行义务,营造了和谐的社会氛围。
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件虽然矛盾不大、案情简单、涉案金额较小,但却成为困扰很多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的重要问题。面对日益增长的物业纠纷案件,九原区法院将以落实“揭榜领题”专项任务为抓手,以“为群众办实事”示范法院创建活动、“惠企利民”专项活动为契机,精准“把脉”,找准切入点、结合点、着力点,妥善化解矛盾冲突,大力开展物业纠纷化解工作,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司法保障。